我要 LUCKYGO 八字命理 諮詢
## 前言:盛衰之間的易理軌跡
唐朝(618-907年)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王朝之一,其二百八十九年的國祚恰如易經六十四卦的完整輪迴。本文將透過唐高祖李淵、唐太宗李世民、武則天、唐玄宗李隆基等關鍵人物的命運抉擇,以易經卦象解析這個「九天閶闔開宮殿,萬國衣冠拜冕旒」的盛世如何經歷[乾卦]的勃興、[泰卦]的鼎盛、[否卦]的危機與[明夷卦]的衰亡。從關隴集團的權力整合到安史之亂的社會斷裂,唐朝歷史實為一部活生生的易經政治哲學實踐錄。
## 一、李淵的「乾坤」開創:晉陽起兵的卦象解析
唐高祖李淵(566-635年)的建國歷程,深刻體現了[乾卦]「自強不息」與[坤卦]「厚德載物」的雙重智慧:
### 1. 起兵籌謀的「潛龍」階段
- **太原留守時期**:實踐[乾卦初九:潛龍勿用]的政治蟄伏
- **結交豪傑**:展現[九二:見龍在田]的人才儲備
- **「晉陽宮女」事件**:完成[九四:或躍在淵]的起兵藉口
### 2. 建國方略的「黃裳」智慧
- **尊隋為正統**:運用[坤卦六五:黃裳元吉]的政治包裝
- **關中本位**:實現[坤卦]「西南得朋」的地緣戰略
- **禪讓形式**:保持[坤卦]「含章可貞」的合法性修飾
李淵的成功在於,其[乾卦]的決斷力與[坤卦]的包容性完美結合,但晚年「玄武門之變」的被動局面,也暴露了[坤卦上六:龍戰於野]的繼承危機。
## 二、李世民的「乾泰」盛世:貞觀之治的易經密碼
唐太宗李世民(598-649年)的統治,堪稱[乾卦]「飛龍在天」與[泰卦]「天地交」的完美結合:
### 1. 奪權過程的「夬革」邏輯
- **玄武門之變**:實踐[夬卦]「剛決柔」的權力洗牌
- **納諫如流**:展現[革卦]「改命吉」的政治革新
- **《貞觀政要》**:完成[鼎卦]「正位凝命」的治國綱領
### 2. 貞觀之治的「泰卦」結構
- **三省六部制**:建立[泰卦初九:拔茅茹]的行政體系
- **科舉擴充**:實現[九二:包荒]的人才管道
- **天可汗體系**:形成[九三:無平不陂]的國際秩序
李世民的偉大在於,將[夬卦]的暴力轉化為[泰卦]的共治,但其「奪嫡」原罪也埋下唐朝[家人卦]「父子不親」的皇室倫理隱患。
## 三、武則天的「革鼎」革命:女性稱帝的易經突破
武則天(624-705年)的稱帝歷程,創造性地演繹了[革卦]「湯武革命」與[鼎卦]「大亨以養」的政治奇蹟:
### 1. 權力崛起的「巽離」路徑
- **二聖臨朝**:實踐[巽卦]「申命行事」的柔性權力
- **酷吏政治**:運用[離卦]「明兩作」的監控手段
- **改唐為周**:完成[革卦]「革言三就」的王朝更替
### 2. 統治成就的「大有」格局
- **殿試制度**:創新[大有卦]「君子以遏惡揚善」的人才選拔
- **《臣軌》訓誡**:建立[鼎卦]「大亨以養」的官僚規範
- **佛教意識形態**:構建[晉卦]「明出地上」的合法性論述
武則天的突破在於,以[坤卦]之身行[乾卦]之事,但其「去唐化」的激進改革也導致[明夷卦]「明入地中」的晚年政變。
## 四、李隆基的「既濟未濟」: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
唐玄宗李隆基(685-762年)的統治,構成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[既濟卦]「初吉」與[未濟卦]「終亂」的悖論:
### 1. 開元盛世的「離乾」氣象
- **姚崇新政**:實踐[離卦]「明兩作」的吏治整頓
- **詩歌鼎盛**:展現[乾卦]「雲行雨施」的文化繁榮
- **絲路貿易**:形成[大有卦]「大車以載」的經濟格局
### 2. 天寶亂局的「坎坤」崩解
- **李林甫專權**:陷入[坎卦]「維心亨」的閉塞政治
- **楊國忠亂政**:觸犯[坤卦]「履霜堅冰至」的統治危機
- **安史之亂**:爆發[明夷卦]「明入地中」的社會斷裂
李隆基的悲劇在於,其「開元」之名雖契合[乾卦]「元亨利貞」的完美,晚年卻背離[謙卦]「裒多益寡」的治國根本,導致[否卦]「大往小來」的盛世崩潰。
## 五、唐朝後期的「剝復」掙扎:元和中興與黃巢之亂
唐朝後期諸帝的統治,展現了[剝卦]「柔變剛」的衰落與[復卦]「反復其道」的中興嘗試:
### 1. 中興努力的「臨震」措施
- **元和中興**:實踐[臨卦]「教思無窮」的財政改革
- **會昌滅佛**:運用[震卦]「震驚百里」的非常手段
- **兩稅法**:創新[損卦]「損下益上」的稅制調整
### 2. 最終崩潰的「解蹇」困局
- **牛李黨爭**:陷入[解卦]「負且乘」的政治內耗
- **藩鎮割據**:形成[蹇卦]「山上有水」的地方對抗
- **黃巢之亂**:爆發[夬卦]「剛決柔」的社會革命
這些努力證明,唐朝後期雖有[復卦]的自我更新意願,終究難敵[剝卦]的結構性衰落趨勢。
## 結語:唐朝歷史的易經三昧
唐朝興衰為後世留下三重易經維度的啟示:
1. **權力平衡的「泰否之變」**
從貞觀[泰卦]的君臣共治到天寶[否卦]的奸臣當道,證明「天地交」與「天地不交」決定盛衰。
2. **制度創新的「鼎革相濟」**
三省六部制體現[鼎卦]的穩定,科舉制展現[革卦]的流動,共同構成「窮變通久」的制度智慧。
3. **文化融合的「既濟未濟」**
絲路貿易實現[既濟卦]的國際交流,安史之亂暴露[未濟卦]的族群矛盾,提醒「物不可窮」的包容真諦。
唐朝如鳳凰般在中國歷史的天空翱翔,其羽翼折射出的易經光芒,永遠照亮後人對治亂興衰的思考。這正是「易與天地準」的歷史見證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