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臏與龐涓:同門異路,智與妒的生死對決——一場關於「道」與「術」、「仁」與「慾」的因果史鑑

 



我要 LUCKYGO 八字命理 諮詢


 「兵者,詭道也;然詭而不仁,終為術所噬。」

在中國兵家史上,若說范蠡與文種演繹了「進退之智」,鮑叔牙與管仲展現了「知人之德」,那麼孫臏與龐涓則呈現了一場極致對比的因果悲劇:二人同出鬼谷子門下,共習兵法,卻因心性、格局與價值觀之別,走向「一者名垂青史,一者遺臭萬年」的命運分野。

孫臏,齊國軍師,身殘志堅,以「圍魏救趙」「減灶誘敵」等戰術奠定兵家地位;
龐涓,魏國大將,才華橫溢,卻因嫉妒與權慾,殘害同門、濫殺無辜,終兵敗自刎。

本文將以嚴謹編年對照、心性分析、戰略比較與因果推演,深度解析二人差異,並貫穿《孫子兵法》「全勝」思想、《鬼谷子》「捭闔之道」、《素書》「德本」原則、《易經》「謙卦」智慧,乃至現代博弈論中的「零和陷阱」與「信任破壞」,揭示:真正的兵法,不在詭道,而在不戰;真正的勝利,不在擊潰對手,而在超越自我


一、同門之始:共學兵法,心性已分(約前380年-前360年)

孫臏(孫武後裔)與龐涓,同拜鬼谷子為師,習《兵法》《陰符經》《捭闔策》。

出身

齊國貴族後裔,重家學傳承

魏國寒門出身,渴求功名

學習態度

重「道」:兵法為止戈之術,貴在全勝

重「術」:兵法為制勝之器,貴在速勝

鬼谷評價(傳說)

「臏可傳《孫子》之髓」

「涓有將才,然心狹難容」

此時二人已顯「道兵」與「術兵」之別
孫臏學兵法以安天下,龐涓學兵法以立己名。

二、分道揚鑣:一封書信,引來殺機(約前354年)

龐涓先仕魏國,任大將,頗受魏惠王重用。
後薦孫臏入魏,實則欲借其才,又懼其名。

關鍵事件:

  • 龐涓設計陷害,誣孫臏通齊;

  • 魏王大怒,對孫臏施「髕刑」(剔去膝蓋骨)、「黥刑」(臉上刺字);

  • 孫臏裝瘋賣傻,藏身豬圈,後由齊使救回齊國。

心性對照:

  • 龐涓:因「恐其賢於己」而生殺心——權慾壓倒同門之義

  • 孫臏:受極刑而不死志,忍辱以待時——仁韌勝過血氣之勇

❗ 此刻,龐涓已墮入「詭道無德」之淵;孫臏則踏上「以智復道」之路。

三、戰場對決:桂陵與馬陵,智謀定生死(前354年-前341年)

桂陵之戰(前354年)

  • 魏攻趙,齊救趙;

  • 孫臏獻「圍魏救趙」之策:直取魏都大梁,迫龐涓回援;

  • 於桂陵設伏,大敗魏軍。
    孫臏首戰告捷,未殺龐涓,留其生路

馬陵之戰(前341年)

  • 魏攻韓,齊再救;

  • 孫臏用「減灶計」:逐日減少炊灶,佯裝齊軍潰逃;

  • 龐涓中計,夜追至馬陵道,見樹刻「龐涓死此樹下」;

  • 齊軍萬弩齊發,魏軍覆沒,龐涓自刎,臨終嘆:「遂成豎子之名!」

兩戰對照
桂陵,孫臏「全勝」——救趙、敗魏、不殺同門;
馬陵,龐涓「自取其禍」——因貪功、急躁、仇恨,墜入絕地。

四、深度差異:四維因果對照

兵法哲學

「全勝為上」(《孫子兵法》):不戰而屈人之兵

「速勝為上」:以力破巧,以多勝寡

人格特質

謙、忍、仁、智(《易經·謙卦》:「謙尊而光」)

傲、妒、急、貪(《素書》:「妒賢嫉能,小人也」)

信任觀

信同門之誼(初入魏時毫無防備)

視同門為威脅(才華即敵意)

終局選擇

勝而不驕,戰後隱退,著《孫臏兵法》

敗而不悟,臨死仍怨「成豎子名」


五、因果推演:為何孫臏必勝?龐涓必敗?

龐涓敗亡的「三重必然」

  1. 心性之敗
    嫉妒使人盲目,無法客觀評估敵我實力(如馬陵輕敵追擊);

  2. 道德之失
    殘害同門、背信棄義,失去「天時人和」(魏國內部亦不滿其跋扈);

  3. 戰略之誤
    只重「術」(詭計、兵力),忽視「道」(民心、大勢、節制)。

孫臏得勝的「三重根基」

  1. 道義正當:為國而戰,非為私仇;

  2. 戰略耐心:十年隱忍,一擊必中;

  3. 智慧升維:以空間換時間,以心理戰代硬仗——此即《鬼谷子》「反應術」之極致。


六、哲學映照:兵法背後的天道

《孫子兵法》:「主不可以怒而興師,將不可以慍而致戰。」

龐涓因「慍」(嫉妒、憤怒)而戰,故敗;
孫臏因「謀」(全局、節制)而戰,故勝。

《素書》:「賞及無功,罰及無罪,慎之!」

龐涓罰無罪之孫臏,已失為將之本;
孫臏雖受冤,終以正道復仇,未濫殺無辜。

《易經·謙卦》: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。」

孫臏身殘而謙,得天助;
龐涓位高而驕,遭天忌。


七、現代啟示:職場、競爭與人性的「龐涓陷阱」

三大警訊(你是否正墮入「龐涓心態」?)

  1. 嫉妒同事才華:視他人成功為自身威脅;

  2. 手段凌駕原則:為勝利不擇手段,破壞信任;

  3. 勝負心壓倒大局觀:只盯對手,不看環境與長期後果。

孫臏式競爭智慧(現代應用)

  • 忍耐力:在劣勢中積蓄能量,不逞一時之快;

  • 心理戰:透過資訊誤導(如減灶)、節奏控制,主導對手行為;

  • 道義錨點:確保競爭手段符合價值觀,贏得長期尊重。

🌐 博弈論視角
龐涓陷入「零和思維」——你贏即我輸;
孫臏實踐「非零和策略」——透過創造新局(如圍魏救趙),使齊、趙皆贏,魏自敗。

八、歷史評價與文化遺產

  • 孫臏

    • 兵家亞聖,與孫武並稱「孫子」;

    • 《孫臏兵法》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,證其真實存在;

    • 被譽為「殘而不廢,智冠三軍」的典範。

  • 龐涓

    • 成語「嫉賢妒能」「自掘墳墓」的歷史原型;

    • 後世兵家引為「有才無德,終敗於術」之戒。


結語:真正的勝利,是超越仇恨

孫臏與龐涓的故事,表面是兵法對決,實則是心性之戰
龐涓輸的不是戰術,而是格局;
孫臏贏的不是戰場,而是道義。

在這個競爭激烈、內卷盛行的時代,
我們更需警惕「龐涓心魔」:

不要因為害怕被超越,而扼殺他人;
不要因為一時落後,而放棄原則

真正的高手,如孫臏:

  • 在絕境中不失志,

  • 在勝利時不忘道,

  • 在復仇時不濫殺。

如《陰符經》所言:「天之無恩而大恩生。」
天道無私,唯德是輔。
孫臏以殘軀行天道,故名垂千古;
龐涓以全軀逆人心,故遺臭萬年。

此乃千古兵家之鑑,亦為今人處世之鏡。


我要 LUCKYGO 八字命理 諮詢

留言